写在前面Imusicaler in Theatre本期剧目:剧院魅影(中文版)观剧地点:广州卡司:何亮辰 潘杭苇 赵超凡该剧目于今年5月2日在上海大剧院亮相开启中国的首场预演中魅影的制作全套使用了世界巡演版的制作和班底
从剧目创排到灯光 舞美设计乐队演奏和音乐配器服装和假发等等每个环节都精工细作遵循着从伦敦西区延承而来的音乐剧工业化流程为观众呈现酣畅淋漓的观剧体验 观剧感受我一直对剧院魅影中文版抱有较低的期望,对它盲盒卡司(开票时不确定每场对应卡司)的行为嗤之以鼻,对它的翻译水准抱有怀疑。
但是,当我在某鱼上刷到一张280时,还是忍不住下手了抱着这样低的期待,中魅影体验出乎意料的好,它是我目前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在演出时一次也没有低头看表,在返场时热泪盈眶的中国音乐剧,是我第一次在剧场购买纪念品的音乐剧,在从广州回家的城际动车上,我仔细地思考了中魅影的出彩之处,并且对于走进剧场看音乐剧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本人结合多次看音乐剧现场的经历创作了一个类似雅思评分的标准,歌曲、剧本、演员、服化道场景四个方面以我个人的观感,大多数中国音乐剧短板在“歌曲”和“剧本”上,首先是歌曲不算“抓耳”,走出剧场鲜少记得刚刚剧中的旋律,其次是剧本往往采用小说改、影视剧改,或是国外原版中国本土化,讲故事常有上半场拖沓,下半场匆忙的状况。
但中国音乐剧在演员、服化道场景这两个方面表现亮眼,演员尤其是许多大制作的配角、群演、群舞颇为出彩;服化道场景格外精致华丽,如《赵氏孤儿》和《人间失格》的舞台布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有关周边《剧院魅影》中文版广州站首先在一系列“周边”方面做的非常用心,在二楼大厅布置了一面用碎片拼成魅影面具图案的墙,多个LED大灯箱广告,还有一个“下水道划船”名场面供观众拍照留念,纪念品售卖处旁边另有一面卡司墙,用古朴的画框装裱每一位主演的肖像。
入场后可以看到序章拍卖会场景已经布置在舞台上,大吊灯用粗麻布盖着摆在正中央,衬以蓝白色的昏暗灯光。散场之后剧院给每位观众派发一朵红玫瑰,乐团在乐池里持续演奏直到观众离开。
围绕《剧院魅影》中文版,制作方还举办了一系列配套或是联名活动,比如和某咖啡品牌的产品联动,特别企划的《剧院魅影》重装礼服展等。我一度在某鱼上看到一个“魅影和克里斯汀划龙舟”的纪念徽章。
总结与感想在各个平台上都能找到许多关于声乐和剧情的Repo,本人学识阅历有限,在这两个方面就不评述了只想谈谈我观剧前的“顾虑”和最终的感想关于音乐剧的“母语羞耻”,这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当演员用美声的唱法演唱时我会觉得蛮舒适的,反之偏对白的唱段出现我会有‘母语羞耻’,因为后者能听清楚歌词”。
但是,因为《剧院魅影》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熟悉到每一个剧情环节,每一个唱段,我可以自己在脑子里播放,坐在剧场里很多时候演员演的是中文版,进我脑子里的仅仅是旋律,自动匹配的是英文原版的词,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到,当台上演员唱起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或是The music of the night这样的著名片段,观众在小声跟唱英文。
某种程度上,这种“对于原剧的极度熟悉”可以减轻“母语羞耻”对于观剧的影响所以我有了这样一个新观点——观看音乐剧,或许是需要“预习”的生于挚爱 臻于至善长按扫码 点击关注哔哩哔哩官方账号@爱幕时刻音乐剧社。
【迎新群号】83415575
文案 图片来源 | 贝欣宸编辑 | 姚欣蔚 李芊依审核 | 爱幕时刻策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