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 » 正文

荀子:“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爱民如子下一句是什么成语)爱民如子下一句应该怎么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9 20:07:32   浏览次数:6
核心提示:如何有效地控制人性恶的一面?如何进行政治控制?如何加强外在规范的权威的政治控制问题?对此,荀子给出的答案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主张以隆礼重法的双重手段,来保证人心抑恶趋善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隆礼”“重法”可谓是荀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特征重视礼,这本是儒家的特征和传统孔子贵“仁”,主张德礼

如何有效地控制人性恶的一面?如何进行政治控制?如何加强外在规范的权威的政治控制问题?对此,荀子给出的答案是:“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主张以隆礼重法的双重手段,来保证人心抑恶趋善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隆礼”“重法”可谓是荀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特征重视礼,这本是儒家的特征和传统孔子贵“仁”,主张德礼并重孟子主张仁义,强调仁政与孔孟不同的是,荀子隆礼,也主张法治“隆礼至法,则国有常”上文说过,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但又认为礼治和法治能够矫正人之性情中的恶的一面。

因而,荀子所以特别重视礼治和法治荀子说:“国之命在礼”礼是国家命运之所系他又说:“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在荀子看来,礼是治国的标准,为政的前提“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

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陨社稷也”礼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准则,是使国家强盛坚固的根本,是威力盛行于天下的途径,是建立功名的总纲天子诸侯遵循礼,就能夺得天下;反之,就会毁坏国家“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唯君主崇尚礼义则国治,怠慢礼义者,国家就会产生混乱《荀子[gf]2022[/gf]王制》中还说: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荀子所说的“礼”,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外在的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

荀子认为,礼,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规范、思想言论的准绳,同时也是治国安民所不可缺少的准则《荀子[gf]2022[/gf]修身》篇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在《荀子[gf]2022[/gf]礼论》篇概括说,礼是人修身、处世、治事、安国、平天下最高的准则。

只有遵守外在的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最终结束割据状态,实现天下的统一荀子隆礼,是因为他看到礼的作用重大荀子将礼的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治辨之极”“强国之本”“威行之道”“功名之总”,即,礼是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分界,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法则,是从事政治的人能够具体运作的规范法式。

孔子仁、礼并重;孟子内求于仁;荀子则承继了孔子之礼治为用的思想孔子以仁、礼学说确定了儒家的伦理政治理论的构架,孟子的性善论、仁政说凸显了它的伦理内蕴荀子少言仁义,而专注于礼义,把本于人伦的礼外在化、政治化、制度化、实践化了,这也是儒学适应当时社会现实的必然结果。

荀子不但“隆礼”而且“重法”他深刻认识到了“法者,治之端也”的重要道理荀子不仅继承了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治观,而且在“隆礼”的同时还特别“重法”他的政治思想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礼法并重,荀子指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他首先在地位上把法这样的外在规范提升到与孔孟认定的体现了仁义的礼同等重要的水平,这是荀子与先秦其他儒家的最大区别他主张礼法并重,认为“隆礼重法则国有常”,礼和法都是治国所必不可少的两种手段。

这说明,荀子与主张“法治”的法家也有明显的区别荀子强调要重视法度的作用与尺度他认为治理国家离不开法律对犯法的人不加以严惩,社会就会发生混乱,民心就会不服,国家就会不稳定在实施法治时,刑罚必须与罪行相当,“故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刑罚与所犯的罪相称,社会就安定;刑罚与所犯的罪不相称,社会就混乱对于犯法的官吏,也要依法惩治“正法以齐官”,这样,“百吏畏法循绳”,君主才能把自己的治国理念落到实处荀子引法入礼,隆礼而不轻法,这给儒家传统的礼治观、德治观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容。

他的“隆礼重法”思想,为汉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重视,在政治治理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实践和运用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抖音百科网 CopyRight 2018(c)2008-2099 DESTO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