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信用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山东又有大动作:8月2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宣布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制度。
center; text-indent: 0em;">所谓“两书同达”,是指具有法定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向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书。通俗来讲,就是作出处罚的同时,告诉失信主体信用是可修复的。
这样一件事看上去很简单,为何要高规格召开新闻发布会?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近年来,山东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通过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全面实现了全省信用平台、网站“一张网”。在此基础上,山东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丰富“信易+”多场景应用,通过深入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对违法失信主体形成了强大威慑。截至目前,信用中国(山东)官网共公示全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3594.3万条,公示全国信用“红黑名单”信息359.9万条,全省已有109.2万失信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被移出失信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失信惩戒并不是要把失信主体一棍子打死,目的在于鞭策其改过自新,主动纠正失信行为,通过重塑信用,“回归”正常经济社会生活,并在整体上提高社会信用水平。目前,山东有41.7万户企业属于经营异常企业、21.5万户企业属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能够修复信用,对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山东大力健全并优化信用修复措施,为3万多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最大程度服务了市场主体。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企业对信用修复政策以及修复的条件、程序等不了解,没有及时进行信用修复的情形,导致其在财政资金补贴、行政管理、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申报、评先评优及金融信贷等领域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针对这一痛点,山东推进实施“两书同达”制度,让失信主体第一时间知悉自己的失信信息可以修复,有利于有效激发失信主体的守信意愿,为其主动纠正自己的失信行为提供内在动力。
不仅第一时间告知失信主体信用可以修复,山东还告诉失信主体如何修复信用。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指南》白皮书同步发布,《指南》聚焦市场主体关心的信用信息修复的概念、信用信息修复的主要方式、信用信息修复适用主体、行政处罚信息的修复、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的修复、其他失信信息(重点关注名单信息)的修复等六个方面,突出政策集成、细化落地和权益保障,为各类市场主体及时进行信用信息修复提供指引。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前,山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版行动方案,提出加强破产企业信用修复等措施。推行“两书同达”,表明山东对失信主体不抛弃、不放弃,从中可以看到山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努力。有了这样的决心和努力,山东的营商环境一定能不断跃上新台阶!
记者:王建
策划:齐淮东
潍坊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刘晓哲 审核:贾春毅 李旭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