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科技 » 正文

爱民治国,是一种普世的执政理念(加盟爱民螺丝粉利润怎么样)爱民螺蛳粉百度百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29 11:59:56   浏览次数:7
核心提示:——《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之三□ 湖 山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体现的是一种民本思想他再三告诫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乱作为,不要损害人民的利益,因为民为国之本,民安才能国泰这既是他的治政理念,也是他向的一个理想世界。在《道德经》第10章中,老子对统治者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而

——《道德经》的管理智慧之三□ 湖 山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体现的是一种民本思想他再三告诫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要乱作为,不要损害人民的利益,因为民为国之本,民安才能国泰这既是他的治政理念,也是他向的一个理想世界。

在《道德经》第10章中,老子对统治者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做到无为而治吗?老子讲这样的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雄称霸,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都想要有所作为但这些统治者往往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扰民害民,以致百姓苦难深重。

老子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其核心就是“治国爱民”,反对施行暴政苛政,反对滥用兵力、滥用民力,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老子认为,爱民治国不仅是一种治政之术,而且还是一种圣人的修行,爱民治国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他希望那些身处高位的人,能够成为悟道的圣人。

那么,作为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怎样修行悟道呢?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就是要像圣人一样,没有个人的私心私欲私利,而是要以百姓之心为自己之心,以百姓的欲望为自己的欲望,以百姓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就是要与百姓心连心,懂得知民心,顺民意,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失去民心,你的统治就会垮台因为民心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子接着说:“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爱民治理天下,要和顺而不偏执,要使得民心回归淳厚浑朴,百姓十分在意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圣人对待百姓,应该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既有慈爱的本意,又有教诲的责任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在通常情况下,人与人都是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你对关爱百姓,和蔼可亲,百姓也会对你尊重拥护;你对我态度不好,我对你也不客气,你越是玩弄权术,百姓就越会用欺骗诡诈对付你,跟你离心离德。

基于这种认识,老子主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百姓中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们;让大家都变得善良百姓中诚信的人,我相信他;不诚信的人,我也相信他;我不是甘愿让你欺骗,而是要让你回归正道,让人人向善,让大家都变得善良诚信。

老子希望以善求善,以信求信,来感化那些不善良、不诚信的人就是一种“爱民治国”的体现,是无为而治这样做,可以少用惩罚措施,少用强制手段,通过教育感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给犯错的人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这种做法,确实有一定的效果。

战争年代两军对垒,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交枪不杀”,对于投降的敌方军人,不伤害他的生命,受了伤的给他治伤,愿意回家的还发给路费,这就是教育感化,是一种战斗力敌方的士兵知道共产党的政策,他就不会拼死抵抗,因为投降了还有一条生路。

所以老子认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国家的政治不严苛,政治环境宽松,你的百姓就会淳朴忠厚国家的政治严酷黑暗,人民就会狡诈抱怨老子主张温和治政,认为你的政治清明,社会矛盾就会比较缓和,百姓就会比较好管理,民风也会比较淳朴。

如果你施行严苛,唱高调,瞎指挥,百姓就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想出许多办法来对付你,这样国家就不好治理了孔子也有相同的观点,孔子主张“仁政”,认为“苛政猛于虎”,严苛的政治老虎还凶猛,危及百姓的生存,激化社会矛盾,这样就会官逼民反,使你的统治崩溃。

那么,老子向往的爱民治国,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老子在《道德经》第3章中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真正的智者治理国家,首先要净化人们的心灵,使民众得到教化其次要关注民生,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让民众吃饱肚子,民众就不会铤而走险。

再就是,要抑制人们的心智,绝不助长投机取巧的行为,让民众通过诚实劳动,过上幸福的生活最后,要增加民众的体质,使他们身体健康,民众健康就不能劳动,不能服兵役这里最具争议的一句话,就是“常使民无知无欲”,许多人从字面上的意义去简单理解,认为老子是想让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是主张搞愚民政策。

那么,老子到底有没有愚民思想呢?老子是周朝的官员,是统治集团的一员,出于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或多或少是有一些愚民思想的,他所宣扬的愚民思想,是为了让统治者更好地无为而治其实孔子也一样,孔子一方面提倡“有教无类”

,主张教育平等,另一方面又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张愚民政策这些都是两位圣人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老子是个学者,他并不反对学习知识,他也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赞成曾仕强先生的解读,他认为老子讲的“无知”,不是让老百姓不要知识,而是不要有太多无用的知识;“无欲”也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不要有太多过分的欲望。

他主张的无知无欲,是为了让百姓保持一种没有贪欲,纯朴自然的生活状态因为没用的知识和过分的欲望,对人是有害处的因此,老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重视教化民众,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百姓回归纯朴的精神状态。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无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要把那些所谓的贤士捧得太高,使得百姓争名夺利;不要去贪求那些难得的财宝,使百姓产生占有偷盗之心;不要去宣扬那些引起贪欲的东西,使百姓的思想产生混乱。

老子“不尚贤”的主张,似乎与当时诸子百家所主张的尚贤政治背道而驰事实上老子并不贬低、排斥贤才,他自己就是贤才他所讲的这些话,就是要提倡统治者风清气正社会导向,形成一种纯朴的社会风气,不要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

这样就国家就比较好管理,就便于实现无为而治为此,老子建议:“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不要让那些所谓的圣人鼓惑,百姓才会获得百倍的利益;不要鼓吹那些虚伪的仁义道德,百姓才会恢复孝道和慈爱;不要听他们机巧利己的学说,盗贼自然就会没有。

这三点,作为政治制度还不够,还要让百姓知道其中的道理保持淳朴,减少私欲,这样就会没有那么多想法、那么多忧虑为了形成纯朴敦厚的社会风气,应该“绝弃”那些所谓的圣人名人,散布的错误价值观,不要让他们毒化社会风气,这些东西都是误导百姓的,是对治理国家有害的,不让他们妖言惑众,百姓就会少思寡欲,正直不贪。

老子“爱民治国”的理念,不仅是一种人心所向的理想,也是一种普世的价值观,为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所认同我们今天重温老子的思想,可以增强管理者的民本意识,在现代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少犯重复历史的颠覆性错误,使我们的治国理政更顺民心、得民意,以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的安居乐业。

这就是我们学习《道德经》,最有价值的一点感悟吧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抖音百科网 CopyRight 2018(c)2008-2099 DESTO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