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认为蜀汉所受推崇爱戴“历代”如此,似乎过于草率了西晋、唐、北宋,主流推崇曹魏;东晋、南北朝的几个国家、南宋、元明清,推崇蜀汉南宋理学大师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尊蜀汉为正统,自此尊刘贬曹才再无变化。
“至《纲目》书出,始曰汉中王即皇帝位,统斯正矣 ”——元代·姚燧2、至于为什么推崇,如果只说汉室血脉、桃园义气、鱼水相得是解释不了历代看法差别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要分析历代对蜀汉君臣的态度,当然不能脱离各自的立场。
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事实上西晋受魏禅让,自然尊魏抑蜀;陈寿出身蜀国,因此《三国志》尊魏时亦同情蜀汉。
刘渊自取刘姓又与西晋作战,就要“绍修三祖”以尊蜀南渡后东晋偏安,于是有习凿齿《汉晋春秋》争正统;权臣桓温虎视眈眈,所以必须崇汉抑魏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
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两宋时,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才有的皇位,北汉南唐割据在侧,北宋大儒怎么可能不尊魏?高宗南渡偏安江左,中原拱手让人,南宋大儒当然只好效法东晋重新尊蜀,不然一个。
临安小朝廷凭什么号称正统?“ 陈氏生于西晋,司马氏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 , 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南渡之人也 ,惟恐中原之争正统也 诸贤易地而皆然”3、或曰以上都是官方态度,民间的推崇爱戴都是民众自发,这未免也太小看了宣传机器。
邓艾庙的立与拆,关羽神化的过程,都是例子你以为的自由意志,是会收到环境影响的:比如市井文化兴起的两宋提倡三纲五常,比如元明以来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而朱熹正统观恰恰尊蜀若非是忠孝节义的好思想,官府哪里会放任不管呢?。
从客观真实到主观记载,从《三国志》到《汉晋春秋》,从通鉴到纲目,从正史到演义,再到影视、漫画、游戏,历史人物的后世形象是可以不断重构的,蜀汉政权及其君臣在今似乎已经成为了理想和浪漫的代名词不过要说“历代皆然”,只怕未必是实;何况向来如此,便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