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华南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传承大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华农官微将于近期推出“璀璨星辰”系列人物专题,讲述我校创校先驱、学科创始人及院士的人生故事他是农民口中一生都走在田埂上的“祥叔” 是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院士的弟子 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严师 他“心大” 会把刚到手的薪酬置于田间稻谷上 却也“惜珍” 将每一粒蕴含可能的穗种紧紧攥在手心。
黄耀祥(1916-2004),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我国著名的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广东省开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前身之一),先后开展水稻“矮化育种”“丛化育种”“早长育种”等,提出“丛生快长”“半矮秆早长”和“半矮秆根深早长”等株型模式,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技术体系,并在艰苦卓绝的科研实践之上培育出特高产、超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因而成为新中国早期贡献最为突出的水稻育种家之一,并于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立志兴农:从物理系到丁颖门下1914年,黄耀祥出生于广东开平的一个贫农家庭为维持生计,其父亲黄名启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到加拿大谋生,但受限于文化水平低,黄名启仅能从事替人拍照等简单的工作,成为当时在美加等国常见的华人工人,备受歧视,数年也不曾有机会返乡一次。
家中仅剩母亲一人,一边务农帮补家用,一边照顾黄耀祥与他的四个兄弟姐妹 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但至20世纪初,以稻米、小麦为代表的主要农作物却产量欠佳黄耀祥曾回忆,那时种一亩水稻,即便风调雨顺,平均每造也仅有两三百斤收获。
“丰年喝粥汤,歉年饿断肠”这是中国农村广大农民百姓的真实写照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黄耀祥自年少起便深知农民的艰辛不易,加之父亲的处境窘迫,他下定决心奋发读书,立志以学问改变家庭和农村的境况虽然求学条件艰苦,但他还是考进了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后来,黄耀祥又考取了中山大学,并进入物理系这一理想专业研读但彼时国事维艰,中国内忧外患、战火纷飞,大学之大也难以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如何救国救民?这成为了诸多进步学子的心中所问,而黄耀祥得出的答案就是——农业兴国。
正风华正茂的黄耀祥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农业不兴,民族从何以兴?要打破这个局面,还需从解决全国数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入手正是怀抱着这样的家国情怀,黄耀祥顶着他人的嘲笑与劝阻,毅然放弃受西方科学影响而大受关注的物理学,转入“吃力而不讨好”的农学系,并在不久之后,拜入我国著名水稻学家丁颖教授门下,主修作物遗传育种学。
黄耀祥在揭阳考察胜泰1号百亩高产示范田正是在黄耀祥求学期间,丁颖教授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方法育成震惊世界的“千粒穗”,丁颖教授也因此名扬学界,广受敬重,这深深地激励了有着科研兴国赤子之心的黄耀祥1939年,黄耀祥随导师丁颖深入云南,从事稻麦育种工作,随后在育种工作的成果上编写出自己的毕业论文《云南省澄江县稻田深耕法之考察》,并发表在当时的著名期刊《农声》上。
在那个年代,中国科研艰难起步、大多学有所成的学者都不乏留洋经验而黄耀祥却是一位完全没有“泡过洋墨水”的科学家,他以自己是“中国本土科学家”为傲,全身心投入到水稻育种的科研工作当中,以自己的方式热爱和守护这片热土,最终成为我国水稻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农民口中的“祥叔”:潜心科研,再造良种惦记着百姓手中的那一碗饭,是黄耀祥一生的信念上世纪五十年代,水稻产量不容乐观个子高的水稻,招风而不稳,台风过境便残骸遍地;个头小的水稻,例如“广西矮仔粘”,虽然稳固,综合性状和产量却又不如人意。
想要兼顾水稻高产与抗倒伏的特性,几乎是当时一件难于登天的事在一番探究思考之后,黄耀祥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尝试通过杂交技术进行矮化育种,解决这一难题此后,黄耀祥义无反顾地继续投身于水稻的矮化育种工作中,先后创建了矮化育种、丛化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育种、半矮杆早长超高产特优质育种、半矮杆早长根深超级稻育种等生态育种理论,主持培育出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双桂1号、双桂36、桂朝2号、特青2号、七山占、胜优2号、七秀占、胜泰1号等诸多水稻优良品种,为国人温饱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黄耀祥院士亲自指导试验插秧截至1999年,在推广面积较大的50多个品种中,面积超过1000万亩以上的有10个,超过1亿亩以上的有广陆矮4号、珍珠矮和桂朝2号等3个品种,尤其是“广陆矮4号”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之大,利用时间之长,成为矮秆品种之冠。
据统计,黄耀祥育成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8亿亩,增产稻谷845亿千克,增加产值845亿元,成为农科效益之最“南有黄耀祥,北有李贞生”这是形容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常用的一句话,足见黄耀祥在我国水稻育种事业的地位之高。
他一生致力于水稻育种,并且在水稻品种的推广宣传上尽心尽责中国水稻所所长熊振民曾如此高度评价道:“我国矮秆品种的育成和生产应用比其他产稻国家领先10年矮化育种是中国育种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国际水稻的研究上也是划时代的成就。
”
原农业部科教司程序司长考察华南超级稻新品种为了让农民增产,尽早改善农村果腹不定的困境,黄耀祥对偌大稻田里的一粒粒种子都仔细勘察水稻种子的筛选期很短,为了挑选到好的种子,无论阳光毒辣,还是雷雨交加,黄耀祥都坚持亲自到地里一株株地筛选种子,哪怕到了80岁的高龄,黄耀祥院士还经常奔走在全国各地,小到指导插秧,大至观测农田状况并加以研究改善。
农田里事无巨细,黄耀祥都亲自过问于是,不知不觉中,在农民口中,黄耀祥多了一个称谓——祥叔抛开象征地位与名利的院士、教授、学者头衔,或许一个简简单单的“祥叔”,才是对黄耀祥这样“接地气”的科研工作者最好的赞誉。
“祥叔”送种下乡“耿直”院士:成果写在大地上一个农家少年究竟如何成长成才,才能变成万众敬仰的“祥叔”与两院院士?观其一生,不难发现他身上有一股韧劲——像他培育出的矮化水稻一样,脚踏大地而心比天高,顽强不屈地与外在的各种不利因素做抗争,倔强地守着一方沃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水稻事业。
国家发明奖考察现场:黄耀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更另院士一起观察水稻尽管一心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为科研宗旨,但黄耀祥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却并不高,生活上十分节俭随意但与之相反,他对搞科研离不开的土地可谓是“寸土不让”,并且凸显出一股“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文人倔强。
曾经有领导做出了对育种试验不利的决策,黄耀祥拄着拐杖就去理论;省政府修铁路要占用农科院的土地,黄耀祥坚决反对,甚至直言“如果动我的田,我就拿着铺盖去省政府睡觉!”他为科研坚持真理,坚守信念,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极为可贵的品质。
在水稻面前,黄耀祥没有身份包袱,也不讲人情世故,他只是一心为科研作贡献、为农民谋福利的“祥叔”在十年动荡时期,黄耀祥的研究活动也被迫暂停其时,许多人为求自保汲汲营营,而“倔强十足”的黄耀祥却没有那么做,他说:“民以食为天,没饭吃会亡国的啊!”面对饥肠辘辘的百姓,黄耀祥没有过多纠结,他冒着巨大的风险将自己的实验重新捡起,悄悄地瞒着所有人继续做研究。
在此期间培育出来的“朝阳矮”便是在他家里的阳台上孕育出来的在局势相对缓和之后,黄耀祥才得以在“朝阳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出“向阳矮”和“桂阳矮”等优良品种
中国超级稻专家委员会委员合影跨过新千年,黄耀祥俨然已是知天命的老人了,但即便在医院中卧床养病时,每逢助手来探望,他都会打起精神询问水稻育种的进程黄耀祥的心中事是建立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眼中人是温饱问题亟待解决的亿万民众。
正因此,他忠于实践而避于空谈,他发表的科研文章很少,培育的水稻品种却多如繁星: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双桂1号、双桂36、桂朝2号、特青2号、胜优2 号、七山占、七秀占、胜泰1号等,他培育出一大批著名高产优质良种,为我国南方稻区提高水稻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黄耀祥八十多岁高龄仍深入生产一线考察水稻生长情况但黄耀祥从未用科研成果来筑就自己的名利场,而是将其落在土地中,铺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填在普通群众的饭碗里育成的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8亿亩,增产稻谷845亿kg,增加产值845亿元;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亿亩的水稻品种才四五个,黄耀祥院士选育的品种就已占据三席,其中广陆矮4号超过2.7亿亩。
没有著作等身的论文和出版物,但“祥叔”黄耀祥却是真正实现将“成果在大地收获”的科学家培育人才,非师胜于师同样在大地收获的“成果”不止水稻,同样还有黄耀祥手把手教导出来的“学生”们黄耀祥虽以水稻研究取得成就深受学界敬重,甚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因为过去他这个工作岗位没有招生资格,所以他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生。
没有硕士生、博士生,他就一直把自己的助手们当成学生看待,从学习到生活全方面地进行培养因此,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学生,却也事业相承,后续有人也就是这样的一位“不是老师的老师”却比许多教师来得更加严格黄耀祥话不多,一说话便很有分量,对助手们的批评往往是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的。
对于助手们交来的文章,他也一字一句斟酌修改,有时批改的字数太多,连黄耀祥自己都看不清楚林青山形容跟着黄院士做科研的日子:“几乎是没有周末,没有晚上,没有自己的时间”
黄耀祥与助手在夜间研究优良单株黄耀祥对待科研工作非常认真执着,在生活中,他十分照顾自己的助手为了让助手们可以安心做科研,黄耀祥经常主动帮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他甚至通过申请省政府的特批调动来安置他们的家人。
黄耀祥自己不在乎名利,也教育助手们淡泊名利虽然他的许多助手随从院士,但大多人却只有本科生学历他始终认为,实际能力远远比学历更加重要他甚至曾对助手们说“你们跟院士搞科研那么多年,早就是博士了!”尽管这有几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执拗”,却也反映了黄耀祥希望其助手们能真正学到本领,并把学到的本领落到实处的用心。
上级部门给黄耀祥安排了农科院副所长等职位,他也不乐于做那些旁人歆羡的行政工作,反而坚持耕耘在田野之间。于黄耀祥而言,清凉舒适的办公室永远不如稻谷遍地的田地。
黄耀祥与汕头种田状元在田间交流所谓名师出高徒,在黄耀祥的教导下,他的助手也各自在水稻研究方面一展宏图,近十多年便育成了“金农丝苗”“玉香油占”“桂农占”“合美占”“五丰优6155”和“吉优6155”等6个优质、抗病、广适性的超级稻品,及六十多个优质高产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时隔多年,现任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林青山研究员再回忆起黄院士,脸上仍会泛起思念与感恩的笑容
黄耀祥在田地与助手一起研究新品种“兴国为怀,‘两论’引路,构想实验,不断创新”这是黄耀祥院士的座右铭纵观他的一生,他以农业兴国为己任,基于《矛盾论》和《实践论》不断开拓水稻育种的道路,他忠于实践、敢于创新——黄耀祥院士用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
资料来源1.根据林青山、江奕君口述2.民以食为天——访著名育种专家黄耀祥院士作者:广东省科协 周新宇出版日期:1996-01-013.创造奇迹的人——记“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作者:赖寄丹; 钟国辉。
中文刊名:紫光阁,1998年05期4.《黄耀祥院士夫人回忆丈夫:“除了水稻,他没想过其他事”》日期:2010-12-14 15:41 来源:广东农业信息网5.《黄耀祥“半矮秆水稻之父”引领第一次绿色革命》载于《江门日报》,2012年11月16日。
6.《黄耀祥院士自述》载于“中国工程院院士馆”网站更多华农人物故事和夏天最配的无籽西瓜,原来是这位华农教授首次培育出来的!华农这位院士终生与昆虫打交道,一家三口都是昆虫学家!华农拥有全世界收藏古农书最多的书库,只因有他!
22岁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这位华农创校先驱为农林事业奉献一生采访|陈源 郝俊童 林铭豪 图片|林青山 微信编辑|谢韩 责任编辑|方玮 谢韩为耿直的黄耀祥院士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