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光578该品种是著名的河南省首席小麦育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赵全花研究员继国审阳光818小麦品种后又一成功力作。2018年新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早熟、大穗、低杆、优质、更高产等特点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早熟1-2天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2.6厘米,株型半松散,抗倒性好旗叶上冲,穗层整齐度较好穗长方形,长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大田种植表现为:亩穗数42-45万,穗粒数45~50粒左右,千粒重48.0克左右,全生育期220天左右;高抗白粉病、黄矮病、条锈病和叶锈病,中抗赤霉病等病害。
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98克/升,蛋白质含量13.45%,湿面筋含量26.3%,稳定时间6.4分钟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品种区域试验,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4.9%;2015-2016年度续试,比洛旱7号增产6.2%。
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5.7%高水肥地块产量更高,具有亩产1600斤以上的增产潜力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6日~11月10日,亩播量10公斤左右,撒播、晚播需加大播量适时收获,增加千粒重。
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山西省晋南、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山东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及同类生态区域均可种植高水肥地块产量更高2、高麦6号高麦6号是由河南德宏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矮杆小麦新品种,2018年新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33。
该品种具有早熟、大穗、低杆、优质、更高产等特点
品种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中等,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77.1厘米,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熟相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37.8万穗,穗粒数36.8粒,千粒重44.4克抗病性鉴定,高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0克/升、806克/升,蛋白质含量14.36%、14.23%,湿面筋含量29.5%、32.2%,稳定时间4.3分钟、2.5分钟。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9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7%;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8.3千克,比周麦18增产6.9%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82.8千克,比对照增产6.8%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适宜地区: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3、新麦169品种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8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早熟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6.1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旗叶细长、上冲,穗层厚,熟相较好。
穗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1.5万穗,穗粒数34.0粒,千粒重43.0克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慢条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克/升、804克/升,蛋白质含量14.91%、14.12%,湿面筋含量28.0%、27.2%,稳定时间3.4分钟、11.6分钟。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7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6.4%;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5.5千克,比周麦18增产6.3%,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77.6千克,比对照增产5.9%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20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适宜地区: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4、郑麦618品种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29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熟期略早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株高76.4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蜡质重,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旗叶宽长、上冲,穗下节长,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
穗长方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36.8万穗,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6.4克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抗条锈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792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含量14.94%、13.86%,湿面筋含量31.1%、32.5%,稳定时间4.3分钟、2.9分钟。
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7.0千克,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41.6千克,比周麦18增产5.5%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580.6千克,比对照增产6.8%栽培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2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适宜地区: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茬种植。
5、许科168审定编号:豫审麦2014020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225.8~234.7天幼苗半直立,苗叶宽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中等,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春季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松散,旗叶长,上举,穗下节短,穗层较厚,。
株高76cm,抗倒性较好;纺锤形大穗,短芒,白壳,白粒,大小较匀,半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高;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亩穗数36.6~38.1万,穗粒数32.8~35.2粒,千粒重42.1~51.5g。
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14点汇总,7点增产,7点减产,增产点率50.0%,平均亩产463.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3%,不显著;2012~2013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区域试验,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4.6%,平均亩产510.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3.2%,显著;2013~2014年度河南省冬水B组生产试验,16点汇总,16点增产,
平均亩产576.1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1%栽培要点:(1)播期和播量:10月8~25日播种,最佳播期10月13日左右;高肥力地块亩播量8~9kg,中低肥力9~10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天增加0.5kg播量为宜。
(2)田间管理:播前应施足底肥,每亩施尿素2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小麦起身拔节期及时追肥,亩施尿素7~10kg;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孕穗期、灌浆期结合天气情况及时防治白粉、赤霉病、条叶锈病和小麦穗蚜。
适宜地区:适宜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