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励志教体育的数学老师,我是一头误入歧途的伪驴,不小心养成了写日志的习惯,让你看到我的絮絮叨,那是我的幸运如果还算喜欢,那就关注我的小公众号吧 这是一组周末拍的照片,一直想用性感的文字把它窜在一起。
忙值周,一直不曾停歇,直到今天终于圆满的结束,算算这两天的工作量含金量,很纯那就听我絮叨吧!
在我所生活的这座的城市中,保留了一条明清古街,数百年来延续着那份古典的风韵岁月的流逝,西街没有昔日的繁华,然而,她还是以其不变应万变的姿态焕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也成为一部活着的历史。
正是这条历尽世事沧桑的古街,如一位安详的老人,静静的生活着,它身上发射出的力量,让我的沉思。
可以想象,清晨过后,西街的早市,叫卖声、说话声、脚步声、车轮声,交织成一曲悠扬的合唱,在西街上荡漾着这种声音从远古而来,嘈杂中带着沧桑,起伏中带着力量,是的,这就是西街的生活节拍,真正的慢生活
若是碰上有雨的日子,漫步西街,看着雨水沿着屋檐顺流而下,打在石板上,像一颗颗珍珠飞溅而起,与古朴西街上的商铺构成了一幅醉人的画卷,这样的场景,如诗如画,令人入醉。
眼前像是出现古时的女子,身着旗袍,碎步在这繁华的街道,孩童间的嬉戏,商家们的吆喝,在我眼前幻影重现。
细问年长的老人,西街的描绘会更加细致,现在西街是许多老人怀旧的必去之地,也是一些收藏爱好者的掏宝之处。
西街源于唐代、唐乾元二年(759年)置龙泉县千余年王朝更迭,西街同步盛衰南宋定都临安,政治中心的南移,使得龙泉人口骤增,加速了西街的成长抗战时期,大批国民党机关与避难群众迁徙龙泉,西街繁荣至极
从现存的一排排板门房看,想见当年曾是商贾云集之地。西街现存的店铺计70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为传统老店,涉及穿蓑打棕、打铁、弹棉、制秤、铸剑、售药等,老字号店铺比比皆是。。。
岁月像一条河流推着年轮更新,一代代西街人在时间的河里不知不觉得淌过 ,那些保持着最原始的手工生产的人们,丝毫没有被现代化机器大生产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依然我行我素,用自己的双手,维持着一些即将消失的行业。
他们举手之间,都在温暖地传递着一个即将消失的影像,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文化,为西街构筑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也是雨后,无意走进西街的一家穿蓑打棕的手工艺店,缘由郭老师手指一挥,我便赖上了一晌午这是一家坐落在西街上段的老店,一家夫妻店,门牌号为87号店主毛师傅是城北人夫妻俩手艺极好,待人无比热情,经营自己纯手工打造的棕榈床(龙泉人叫棕绷床),蓑衣,各式棕刷,棕鞭、棕垫、棕绳,蓑笠等棕制品,还有一些棕质小玩意,棕氏家族的集会,应有尽有。
毛师傅说一直未给店铺取个好名,多少年传承下来,一直在这87号,龙泉的人们都喜欢用87号店当它的名字。
走进87号店的时候,毛师傅夫妇正在打棕绷床,家中小儿正嬉戏,拿着棕制小玩具在玩闹,其乐融融。
至于棕绷床你不会不知吧?独特的制作工艺,用木头做成框架,然后用棕丝加工成的棕线密密地串编成棕榈床棕丝来自棕树干,棕树干披饰着一层层的棕衣,人们用刀将棕树身上的棕衣一张一张地割下来,晒干用来制做棕丝,再由棕丝打制成各种棕制品。
毛师傅说一般的棕床制作,需要3到4天左右时间,由床的大小尺寸决定静静的观看师傅俩打棕,穿棕,绷棕,却想更多的了解它们
摁了下拇指,百度棕绷床,就发现了如下提示:具有极好的韧性,受力均匀,软硬适度,睡卧舒服,又防潮通气,弹性适中,能使睡眠中受力最大的头部、肩部、臀部三点受到均衡的承托力,不论侧睡、俯睡、仰睡,每一接触面都均匀受力。
好处如此多,不看我是真不知道
眼前,我所看到的蓑衣,穿在身上与蓑笠搭配,足以遮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十分方便的,在我老家也有一件,小时候常常赖着让老爸给我穿上耍酷。。。唐·柳宗元有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巧手师傅还把现代人喜爱与传统手艺结合一起。编制无数令人爱不释手的棕具。像是棕具博物馆。。。
夫妻合作打包,有商有量,这是真爱呀。
儿子送上一杯暖暖的贴心茶,辛劳又何所谓?
顾客络绎不绝,皆是被师傅的手艺给吸引的吧这是我第一次使用音乐链接,以后把配音的事就交给露某人了,这样就不会太枯燥,不是吗?一直固执的认为,世间唯有日出、日落时的云朵最美,美的绚烂偏偏忘却晨曦与落日仅是一天中美的某个刻点,虽美,仅能张望。
猛然间问自己是否遗忘了闲时的蓝天,大海,青山,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