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挨过饿,刻骨铭心初中毕业后,我到外地读书,家里条件不好,每次写信要钱,都小心翼翼的,欲言又止,知道大人会为难,月底是我挨饿的时候,饭票用完,有那么一周会饥一顿饱一顿,选食堂最差的菜:烩菜,就是中午剩下的菜混在一起,乱煮一下,土豆白菜豆腐,里面可能还能遇到一块肉半块香肠之类的,一个烩菜两毛五,加四两米饭一个馒头,吃个半饱。
当时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真能吃!午饭吃完,坚持不到晚饭,就已经饿透了饿是一种什么滋味呢?据我个人体验,饿能产生一种绝望,眼神迷离,看什么东西都是晦暗的,别人吃饭,我断顿了,就离食堂远远的,到操场上看书,看一些励志的名言,想象自己以后能发达,然后摆满一桌子的食物,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夜里想象着挂着刀叉的烧鹅。
有读到过网友写过令人捧腹的打油词,是关于饿的,《江城子·饿的慌》:“空肚学习到夜长,难思量,紫菜汤,鸡腿腊肠,却不在冰箱连碗泡面都没有,再别提,心拔凉说起番薯玉米香,雄赳赳,气昂昂红烧猪掌,想都不敢想,我寄愁心与明月,捂着胃,饿的慌。
”这些诗歌里的食物已经是极好了,当年,因为从乡下出来,没什么见识,所以饿急了能想到的东西也就是红烧肉、饺子、打卤面之类的,天真如相声里说的“如果有钱了,我要天天吃油饼”更早的年代,饿是中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就像阿城小说《棋王》里写的那样,上山下乡青年劳动时赶出一条蛇,抓住蒸着吃,写得津津有味,其实真艰苦。
在学校挨饿的时候,饿急了,周末一群同学就去当荒野猎人,因为我们学校被田野包围着,正好出去乱摘东西吃,什么果子、玉米、番薯、毛豆,都能摸一点来,因为饿,所以没有底线到了秋后,庄稼收割完了,就去捉刺猬,田野树林里好多肥大的刺猬,躲在落叶下面,用棍子赶出来之后,很好捉,用棍子的两端往刺猬肚子上一顶,刺猬条件反射一样,把棍子包得紧紧的,这样一根棍子穿着两只刺猬,扛回学校,胆大的同学就下刀宰杀,刺猬肉用电炉子烧水炖,加点花椒大料、葱姜蒜之类的调料,真是解馋,不过刺猬肉性燥,吃多了会流鼻血。
这些记忆是挺不堪回首的,那时候,我也只有十六岁,恍如隔世而今在广州居住,人间能吃的美味,这里都能吃到同样有网友的打油词《虞美人·广东人日常》为证:“鲜虾烧卖吃不饱,鲍皇蒸凤爪干炒牛河艇仔粥,喝完糖水再坐一个钟。
卤水烧鹅还没上,吃个叉烧包问君还要吃多久,早茶午茶宵夜全得有”住在这样的城市里,肚子里整天都是满满的,除了发愁太胖,脂肪肝,高血压,胆固醇,似乎早就忘记了当年吃烩菜、吃刺猬肉的年代,但其实,自己的生活总是稍有进步就异常满足,吃一碗萝卜牛杂也兴高采烈的。
仔细推想一下,真是只有挨过饿的人才会这样容易满足的,所以,挨过饿,不是一种苦难,而是一种人生的财富(写作于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