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 » 正文

端午将至,哪3类人要躲端午?怎么躲?牢记3事不要做:吉祥又平安(哀痛和哀恸的区别在哪里)哀痛和哀恸的区别和联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7 09:17:24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农历的五月是夏季火的力量最强的月份,大地上阳气最盛阳气是生命之源,也是万毒之首,所以这个月也被叫作“毒月”,端午也叫“毒日”或“恶日”自古民间就有“躲端午”的习俗,哪些人要躲端午呢?要怎么躲?1端午节的来源。很多人认为端午节的习俗,源于战国时屈原怒投汨罗江自尽的故事。据《史记》中载,屈原本是战国时楚

农历的五月是夏季火的力量最强的月份,大地上阳气最盛阳气是生命之源,也是万毒之首,所以这个月也被叫作“毒月”,端午也叫“毒日”或“恶日”自古民间就有“躲端午”的习俗,哪些人要躲端午呢?要怎么躲?1端午节的来源。

很多人认为端午节的习俗,源于战国时屈原怒投汨罗江自尽的故事。据《史记》中载,屈原本是战国时楚国的大臣,他希望国君举贤授能,举兵抗击秦国,却遭到当朝贵族们的反对。

不但如此,他们还把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边远之地后来楚国沦陷,屈原心如刀割,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写下绝笔《怀沙》之后,带着遗憾和愤恨抱石投入汨罗江中屈原沉江之后,沿岸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凭吊,不但自发划船打捞,还把粽子等食物丢入江中,以免鱼龙虾蟹伤害他的躯体。

从此之后,人们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事实上,端午节的习俗最早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龙祖”的崇拜,人们以龙舟竞渡的形式来祭祀龙祖,祈求祛病除疫,民间安泰、风调雨顺。

民间吃粽子的习俗,早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出现,最早的粽子为牛角状,称为“角黍”;后来又出现了以竹筒盛米蒸熟食用的“筒粽”元、明代时出现了以芦苇叶包裹的粽子,一直延续至今2端午的意义端午原为干支历中的午月午日,午月指的就是芒种到小暑之间的这段时间。

古代午月的所有午日都被叫作“端午”“重午”或“中正”汉代时南北统一,为了方便过节,才统一规定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从根本上来说,仲夏的端午前后,夜空中苍龙七宿的主星“大火”正高悬于正南中天,为“飞龙在天”之象,所以人间也用“龙舟”竞渡相应和,还把糯米包成“龙子”的形状,投入江中以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在中天的时候,“龙”气自然也最为旺盛,龙气也就是天地间的阳气阳气是生命之源,也是万毒之首,阳气盛大地上的毒虫蛇蚁繁殖也快,一不小心就会伤人致疾另一方面,天地万事都离不开“盛极必衰”的规则,端午阳气极盛的时候,自然也是阴气诞生的起端。

“阴气”一起,邪气就来,所以古代端午节,人们不但会在门边挂“蒲剑”“艾虎”来辟邪驱瘟,戴榴花、挂蒜头、龙船花辟邪除瘴。同时还会在大门上贴钟馗图,亲友之间还要互相赠送钟馗像等,以求平安吉祥,无病无疾。

3三人躲端午天地间的阳气盛极为毒,汉代《论衡言毒篇》中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太阳火气,常为毒瘤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说白了,所谓“躲端午”就是躲避端午节的太阳所以从明代开始,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天“熙游避灾”,也就是在这天中午时躲进寺庙或道观中,希望倚仗神灵的力量躲过灾情和阳毒。

《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载: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曰避毒也过午以出......古代端午节出嫁的女士,还要回娘家躲端午,《嘉靖隆庆志》中说:已嫁之女召还过节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不但如此,也要把新生婴儿带往外婆家避午。

今年端午还有以下这三类人要注意“躲午”:今年端午节是辛亥日,亥与巳相对,与酉相害,与亥自刑所以属蛇、鸡、猪的人要注意端午节的午时躲开太阳,也就是中午十一点到一点之间除此之外,辛亥日又是金穷日,以及“阴中之阴”的重日,所以不宜结婚;同时农历五月初五又是月忍日和杨公日之一,不宜远行;午月亥日又是朱雀日,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争吵、意气用事。

#文化#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抖音百科网 CopyRight 2018(c)2008-2099 DESTO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