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春天到了,柳絮又开始在空中飞舞因柳絮本身飘忽不定,这一特点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苏轼曾有诗云: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树也已长得郁郁葱葱,柳絮飘飞的时候梨花也已开满城。
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恰似花开正艳的梨树,又有几人能看清这纷杂的世俗人生这样描写柳絮的诗词在我国浩瀚的诗词宝库中数不胜数,这其中特殊的五首,就来自《红楼梦》为什么说它特殊,红楼梦中词,皆是本人命啊曹雪芹先生将书中人物的命运都蕴含在了他们自己写就的一篇篇诗词中,既以此推进剧情,又以此来描写各人的命运。
《红楼梦》第七十回,时值暮春之际,史湘云因见柳絮飘舞,偶成小令于是诗社众人以柳絮为题,以各色小调作成柳絮词曹雪芹先生便在这里,用五首词写了这五人的未来如梦令史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别去【赏析】我们之前说过,柳絮在古人眼中,通常是离愁别绪的代名词,而史湘云的《如梦令》中却不以为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残景象这也寓意她后来会与卫若兰结合,新婚美满幸福而由于史湘云的成长环境所限,她自小父母双亡,寄居贾府,关心她终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于是她自诩“纤手自拈来”,总是凭某种见面机会以“金麒麟”为信物而凑成的。
书中十四回写官客为秦氏送殡时曾介绍卫若兰是“诸王孙公子”,可见史湘云心中所谓“才貌仙郎”也必须以爵禄门第为先决条件转回史湘云的词,词中从占春一转而为惜春、留春,而且情绪上是那样地无可奈何,而这正是曹雪芹先生埋下的伏笔,这幸福能长久吗?这里也暗喻着湘云这所谓美满婚姻也是好景不长的。
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赏析】要说柳絮,再没有人比黛玉更懂了年幼丧母,寄居他乡,身世飘零……种种的前情也让黛玉写出这首《唐多令》。
黛玉从飘游无定的柳絮,联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不知是哀叹花草的生命短暂,还是自己薄命的结局,把一腔哀惋缠绵的思绪写到词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楼的关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引来,实际是有意自喻。
下阕诗人以草木自喻,年纪轻轻,竟愁到了白头。柳絮任东风摆布,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这首词既是对黛玉处境的写照,也是对悲惨结局的暗示。李纨等人看了这首诗,都点头感叹:“太作悲了。”
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赏析】薛宝钗的柳絮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原文中有写薛宝钗的创作想法:“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注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
”这就是这首词能成的根本,匠心独运,言人所不言上片写物,着力描写柳絮在风中悠然起舞的样子下片言志,有散必有聚表面上写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借柳絮抒情,表达自己平步青云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薛宝钗自己“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散的形象描述中。
南柯子贾探春(上阙),贾宝玉(下阙)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赏析】词的上阙为探春所写,柳絮与柳枝分离,东西南北随风飘游,暗寓探春离亲远嫁的意思是明显的。
探春写了上阕再写不下去,正是对命运徒叹奈何的表现宝玉作的下半阕“落去君休惜”,只是一句空洞的安慰话“纵是明春再见”,也许隐寓着探春远嫁后还有和宝玉相见的机会,因曹雪芹没有写完全书,具体情节就无从知道了探春后来远嫁不归的意思已尽于前半阕四句之中,所谓白白挂缕垂丝,正好用以说亲人不必徒然对她牵挂悬念,即《红楼梦曲分骨肉》中说的“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奴去也,莫牵连”。
这些话当然不是对她所瞧不起也不肯承认的生母赵姨娘而说的作者安排探春只写了半首,正因为该说的已经说完同时,探春的四句,如果用来说宝玉将来弃家为僧,不是也同样适合吗?唯其如此,宝玉才“见没完时,反倒动了兴”,提笔将它续完。
这一续,全首就都像是说宝玉的了:去休惜,来自知,所谓随缘而化,踪迹难寻;夫妻相见之期犹如牛郎织女书中说宝玉自己该做的词倒作不出来,这正是因为作者觉得已经没有再另作一首的必要了
西江月薛宝琴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赏析】在这首词中,宝琴通过暮春柳絮飞扬的描写,感叹自身的命运宝琴丧父,像黛玉一样客居亲属篱下,类似游子,所以词中渗透着离人的感喟。
“三春事业付东风”,隐喻着包括宝琴在内的大观园群芳的美好时日如美梦一般即将过去词中“梅花”、“香雪”等词,都同“梅”字联系着,宝琴又“许了梅翰林的儿子”(第五十回),所以“明月梅花一梦”也许还暗示宝琴将来的命运也不济。
此外,从宝琴的个人萧索前景中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大家族已到了风飘残絮、落红遍地的没落境地了“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此词写得非常悲凉,宝钗评论它“不免过于丧败”,但这丧败,不仅喻人,也暗指当时的各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