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在世,经历着很多挫折和悲痛,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仍在强求那些失去的,我们内心感到的哀伤是真切存在的,我们需要哀悼不幸然后再出发哀伤这个词已经被理解为对死亡的一种反应但是,这种狭隘的理解并不能涵盖人们产生和触发哀伤的范围。
以下是我们所经历的与死亡无关的四种哀伤:1. 身份的丧失:角色或归属关系的丧失例子包括:l 一位正在经历离婚的人,觉得失去了“配偶”身份l 一位乳腺癌幸存者为双侧乳房切除术后失去的女性特质而感到哀伤l 一个空巢老人因为直接失去的父母身份而哀伤。
l 失去工作或转行的人会为失去的身份而哀伤l 离开宗教团体的人会感到失去了归属感和团体 每当一个人失去了一个重要身份,他们就会哀悼失去的那部分自我他们的任务是对他们曾经的自己感到哀伤,将失去整合到他们的个人叙事中并最终创造一个新的故事。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身份会让人感觉是被偷走了,比如让人措手不及的离婚,或者乳腺癌患者幸存下来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做决定时缺乏控制感而更难哀伤而另一些人摆脱身份是经过选择的,比如转行或离开宗教团体。
虽然这听起来比较容易,但这些人可能因为他们选择离开某些东西同样会觉得悲伤,所以这样的矛盾心理使得哀悼困难他们可能觉得没有权利去哀伤或者感到失去自我,因为这个决定是自愿接受的2. 失去安全感:关于身体上的、情绪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不安。
例子包括:l 身体、情绪情感或性创伤的幸存者在日常生活中为感到安全而挣扎l 那些来自遭受驱逐和居无定所的家庭的人,感到不被保护和不稳定l 离异家庭的孩子们为失去“完整”家庭的安全感而哀伤(尽管他们可能不会这样表达)。
l 遭遇过暴力的社区成员感到不稳定和不安全l 一个发现爱侣不忠的人,可能会在关系上感到不安全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在家里、在社区、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安全失去安全感,无论是身体上的(侵扰后)还是情感上的(婚外情后),都会让一个人的世界感到明显的不安全。
即使在没有危险或麻木的情况下,失去安全感的症状可能包括高度警惕 对许多人来说,特别是那些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麻木和过度警觉是间歇性发生的对于创伤、暴力和居无定所的幸存者来说,即使情况稳定下来,内心的安全感也很难恢复。
除了从创伤中恢复,个体还肩负着哀悼失去的安全感并学会重建安全感的任务3. 失去自主权:失去管理自己生活和事务的能力例子包括:l 一个患有退行性疾病的人,他为身体或认知能力的丧失而哀伤l 为自己的衰落而哀伤的老年人不再能够自己照顾自己(这也可能与作为社会贡献者之一的身份认同感的丧失有关)。
l 一个在经济上遇到挫折的人,当他们依靠别人的帮助时,会感到失去了自主性 这种类型的哀伤直击每个人管理自己身体和生活的核心需求失去自主性,会引发对失去控制感的哀伤,以及为维持自我而痛苦挣扎在疾病和残疾的情况下,失去自主权(通常也有失去身份)标志着丧失的每一步。
各种形式的哀伤,使得他们因失去独立性和能力而感到悲伤一个遭受严重经济挫折的人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失落感,表现为他们的选择在减少,同时还有一种失败或绝望的感觉他们的任务是哀悼这些损失,并重新认识自己在这些限制面前可以是怎样的自己
4. 失去梦想或期望:处理希望和梦想没有实现例子包括:l 那些想生育却不孕不育的人或夫妇l 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努力在“现实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l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不能符合他们的期望l 一个人所在的团体在政治上转向了他个人不想要的方向。
这种类型的哀伤以一种深深的迷失感为特征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愿景,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将如何展开,我们期望世界如何运转当生活中的事情违背了我们的期望时,一个人会感到深深的哀伤和不公平一个人或一对夫妇努力想要怀孕,一个学生努力想要在这个世界上有所成就,他们可能会体验到一种。
失败感,这种失败感会使哀伤过程变得艰巨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和别人比较那些进展和结果意想不到的政治转变,会导致那些觉得自己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的他们失去一种稳定感,和对现实的美好假想更好地认识哀伤失去身份,失去安全感,失去自主性,失去期望,都是去哀伤的理由。
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哀伤和哀悼,这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怀着对哀悼者的温柔来度过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的混乱哀悼者得到同情,并有权愤怒,悲伤,麻木,迷失方向或慢慢好起来哀伤这个词既准确地描述了内在现实的这个过程,又使我们自己和他人。
允许这一过程存在,并且使其具体化 虽然很多人体验生活的挫折和悲剧时是带着哀伤和哀悼的,但他们觉得不被允许 而我允许你,你可以感到哀伤,你可以为此哀悼,你的损失是真实的(注:本文有对原文进行增删)作者:Sarah Epstein MFT
翻译:花甲、唐诗来源:Psychology Today《4 Types of Grief Nobody Told You about》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