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观点 » 正文

丧亲哀伤的典型表现、原因和解决方案 | 专家智库(哀伤辅导最主要的对象)哀伤辅导的内容包括哪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9-15 09:39:01   浏览次数:0
核心提示:“活在活着的人心里,就是没有死去”——坎贝尔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师,面对失去亲人而产生巨大的应激反应,有的人需要心理干预,也有人不愿意干预,害怕治好了病,就忘了逝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丧亲这个话题。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失去亲人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

“活在活着的人心里,就是没有死去”——坎贝尔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师,面对失去亲人而产生巨大的应激反应,有的人需要心理干预,也有人不愿意干预,害怕治好了病,就忘了逝者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丧亲这个话题。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丧亲之痛,失去亲人是人生的一种巨大丧失,并会引发哀伤哀伤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深邃的痛苦情感,是对故去亲人不舍的情感表达哀伤反应是哀伤的自然流露,亲人离去对个体来讲是影响非常重大的生活事件,轻则情绪低落、重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创伤,甚至抑郁、自杀。

面对丧亲之痛,如何自我疗愈?失去挚爱的人,往往会使爱变得更强烈更深沉丧亲哀伤的表现哀伤反应是哀伤的自然流露,有的人反应强烈,有的人不强烈;有的人外露,有的人内敛无论哪种形式,尽管极为痛苦,但其实是人性正常流露,都是健康人性的正常表达。

哀伤的通常有五种反应:情感反应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故去的人感觉被巨大的悲伤笼罩,寸步不离,常有无缘无故的愤怒,胸中燃烧着无名怒火有孤独感,感觉最亲密的人也不能理解自己,包括最亲密的朋友,甚至自己的家人,心中有焦虑情绪难以排解。

也会出现抑郁,对生活和工作毫无兴趣,无法感到生活中的喜悦认知方面对世界和生活失去安全感对社会、对人失去信任,包括朋友、家人,有强烈的无助感自我方面,有强烈的负罪感,时常责怪自己没尽到责任出现难以言状的自卑和羞耻感。

拒绝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认为逝者依然活着有的人虽然理性上接受死亡现实,但在内心深处依然不承认哀伤沉思,沉浸在“如果、那么” 之中,或为丧亲悲剧寻求不客观的解释不公平感,觉得世界不公自杀倾向,在一些巨大的突发创伤性丧亲事件中易发生。

行为反应时常泪流不止,思维反应麻木、迟钝,仿佛生活在梦中一样,做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胡思乱想常规的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严重者不去工作或不做家务,不愿参加社会活动,自我封闭对逝者遗物寸步不离或极度回避逝者的遗物。

行为容易冲动和唐突 专注于寻找并接触和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有关逝者的思维或画面自动闯入脑海,甚至不时会听到逝者说话生理反应睡眠及肠胃功能紊乱,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出现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思维及行为反应迟钝精神反应

对过去的信仰产生动摇或否定开始寻找新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悲伤的情绪如果能够得到适当的表达,上述反应持续时间会短一些,一般来说3到6个月会渐渐平复,如果哀伤和思念得不到表达,就容易积压在心理,”积哀成疾” ,使人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功能受到损伤,幸福感降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更严重的病理性哀伤也称为“延长哀伤障碍” ,是一种独立的精神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为延长哀伤障碍呢?1.挚爱的人逝去2.持久且弥漫心灵的强烈哀伤伴随着下列特征:无比强烈地思念逝者持续不断地关注与逝者相关的各种事情3.同时伴随着剧烈的情感痛苦以及出现不同的哀伤反应,例如:感到悲哀,有负罪感,有愤怒情绪,拒绝承认事实,指责他人,难以接受死亡事件,感到失去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无法体会积极的情绪,出现情感麻木,很难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

4.哀伤反应和哀伤方式违背了当地文化习俗或宗教传统5.因为极度哀伤,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学习、工作及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6.丧亲事件发生至少六个月以上丧亲者如果长期地处于哀伤中,就要高度警惕自己是否罹患了“延长哀伤障碍”。

延长哀伤障碍会使人的心理和生理受到损伤,哀伤容易引发失眠、胃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和癌症 如果您自己或者关怀者发现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越早干预越有利于康复 丧亲哀伤的原因

丧亲引发哀伤反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每个人都会遭遇到生老病死,但是,当死亡真的降临,人们往往猝不及防,不愿面对,死亡带来永别的痛苦,意味着永远的别离,这种恐惧让人内心难以接受,从而引发哀伤反应。

2.强烈的孤独感许多人需要在与伴侣的关系中定义自己,而伴侣逝去带来的痛苦,不仅是家庭成员的缺失,也是二人当下共同生活的死亡,意味着所在共同世界面临崩溃的危机3.失去爱与被爱的感觉因为亲人突然离世,丧亲者悲痛欲绝,不能接受现实,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所爱之人永远离开,情感的纽带戛然而止,失去爱,也失去了再接受爱的勇气。

丧亲哀伤的解决方法 一、不同阶段的解决原则 哀伤辅导是协助人们在合理时间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的走完哀伤历程,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目标是协助人们合理的表达哀伤(悲痛、悲伤),健康的走完哀伤历程、增强人们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

1.早期(一周至数月) 协助丧亲者体认失落: 即承认逝者已逝的事实, 放下在现实世界再次相聚的幻想交流中,使用稍慢的语速、温和的语调,伴随适当的停顿和沉默,留出来访者能够哭泣、体会自己情绪宣泄的时间陪同其回忆逝者,引导其讲述逝者生前的事情,追忆难以忘怀的瞬间,并可以拿出照片聊一聊,帮助其确立逝者已去的现实。

延长哀伤障碍的时间界定一般是六个月,如果在辅导中发现已超过了时间,丧亲者仍处于否认麻木、不愿意相信,可以在谈话中引导其谈论逝者患病经过、后事处理,若流露自杀想法,可按照自杀危机干预处理 2.数月至两年 体会哀痛:

丧亲者经历了重大后,在怨恨、愤怒情绪驱使下,加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反复诉苦、抱怨、投诉、告状等为主要行为特征的一种综合表现,称为怨恨综合征,这是哀伤的一种转移,辅导者协助充分体验分离的痛苦,辨别失落和创伤,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3.两年至数年 协助体现新生:很多丧亲者因为亲人离世,特别是因意外突然离去,或白发人送黑发人,感觉自己不配享受人生了,不能够穿着打扮,不应该快乐了,辅导者应协助其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在内心为逝者找到合适的位置,将情感转入新的方向,增强丧亲者自我价值感。

4.提供持续支持,若丧亲者仍不能走出,要及时评估是否需要转介二、不同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解决办法1.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由于强烈的悲伤,丧亲者可能把攻击转向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值得、不配、不孝的人辅导者运用精神分析技术,对其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的理解和调整,慢慢将其投注对象转到其他人和事物,以达到缓解症状。

2.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理论认为人们在幼年期形成了不同的依恋类型(安全性依恋和不安全性依恋),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的“内在工作模式”,其对丧亲的表达也各不相同,辅导者应区分不同类型,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强化内在安全感。

3.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辅导者可引导丧亲者重新讲述逝者的治疗、离世的事情,对亲人离世给予新的认知,从而走出紊乱情绪4.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其认识、了解自我,发挥其潜能辅导者可鼓励其谈论逝者,通过倾听、同理、分析、判断,帮助其体认失落,界定和表达情感5.叙事疗法叙事治疗通过倾听丧亲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帮助其发现故事中被忽视的部分,引导其重新构建积极向上的生命故事,从而唤起内心潜能。

案例问答1.母亲去世不久,父亲再婚,这是对感情的背叛吗?(小Y刚刚成年,母亲因病去世,半年后父亲再婚,小Y丧母之痛还没有平复,又添加了对父亲的恨,她觉得父亲对母亲的爱都是假的,她不能原谅他)答:从交谈中得知,小Y父母感情很好,她的母亲罹患癌症去世,前后治疗三年,虽然知道母亲已经去世,但总感觉她还活着,母亲的东西仍旧摆放在原来的位置。

咨询中用温和的语气、稍慢的语速和她交谈,陪同她一起回忆母亲生病治病的经过,用过什么药物,治疗中母亲如何坚强面对,(期间流泪不止)一起翻看童年和父母的照片,回忆美好时光,在翻看照片中,承认父亲过去对母亲和她的关怀备至,特别是治病期间,常常整夜不睡陪同住院,此时语气中没有了开始愤恨,平静了很多,在辅导结束时,和小Y约定每天可以写一点文字,用来纪念母亲。

2.我们的好朋友心梗突然离世,他那么风趣、健谈,这太让人难受了!(小M是这个圈子里最受欢迎的人,每次聚会都少不了他,上个月刚刚住院治疗了几天,没想到突发心脏病离世,大家难过极了)答:葬礼之后,大家仍然难以释怀对小M的思念,头七那天,辅导者为大家组织了一场哀思会,所有的朋友都来到现场,共同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有人说起上学时骑自行车,路上总是要争个谁是第一;有人拿出小M送给他的小物件,原本是“横刀夺爱”,现在却睹物思人了......投影上播放着小M和朋友们的过去的照片,大家诉说着思念和不舍,很多人都红着眼圈,不时擦拭眼睛,哀思会结束时,大家约定,每年的忌日都要一起祭奠,每年春节都去看望他的父母。

3.我老伴死的太惨了,我要为他讨个公道!(Z大爷身患癌症,几次住院,手术、化疗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想着自己从家里的顶梁柱变成了负担,Z大爷一天半夜躲过医护,跳了楼,Z大妈从此开始和医院打官司,索要巨额赔偿,不同意就去医院哭闹)

答:Z大妈在村里是个能干的人,从来也没和谁红过脸,老伴也是老实厚道,没想到最后以这种方式离开,她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把怨恨发泄到周围人和事情上,辅导者主动和大妈联系,给她打来热汤热饭,询问她的冷暖,了解她的家庭状况,找来的工作人员耐心讲解法律知识,耐心倾听她的困难,不打断。

4.儿子这么优秀,为什么让他得了这个病?(老L的独生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前夕,查出来恶性脑瘤,住院手术后仍然没有遏制住肿瘤转移,一个月后离开人世,老L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自己的半辈子就是一场梦,夫妻两人终日愁容满面,日渐消瘦,不再主动和亲朋来往,时间过去半年多,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妹妹来询问,如何帮助哥嫂)

答:来访者是丧亲者的妹妹,在询问中得知,她从多次劝哥哥“想开点,人死不能复生”“他得这个病,是他的命,谁也没办法”“节哀顺变吧!”辅导者问她,有没有陪着哥嫂一起回忆侄子,她赶忙摆手,说,可不敢,就这还拍哪句话触动了他们的心上,辅导者给她分享了如何陪伴哥嫂,例如:陪他们整理孩子的遗物,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聊聊孩子小时候的事,不要怕他们悲伤哭泣,悲伤是需要表达的,关在心里出不来会生病,在特殊的日子,例如生日,可以一起聚会表达哀思。

之后她按照辅导者说的去做了,第二次来的时候,告诉我,哥嫂都大哭了一场,诉说了好多对孩子的思念,又一起追忆了过去的事,虽然现在还是不太说话,但是不再是愁容满面了5. 失去了母亲的小学生,怎么去做哀伤辅导?

轩轩(化名)的母亲因车祸意外去世了,轩轩得知消息的时候,母亲已经送到殡仪馆,葬礼那天,家人都害怕轩轩接受不了母亲逝去的现实,没让他见最后一面,前两个月轩轩状态平稳,暑假时姥姥还把他接到家里住,五个月后,轩轩想念妈妈,情绪失控,有时在家里哭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饮食正常。

答:评估轩轩的情况,无噩梦、闪回等症状,乒乓球课也很正常,还达不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丧失后的哀伤情绪,辅导者指导家人陪同孩子回忆,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在多次的倾诉中,轩轩也表达出了愤怒的情绪,(认为母亲的离去是一种抛弃),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和解,想念妈妈时仍然哭泣流泪,但是情绪较为稳定。

6.如何关心和孙辈共同生活失独老人?公益协会里有一个特殊受助群体:失独老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独生子女),如何安慰、帮助这些老人呢?李阿姨(化名)受协会委托照料、帮助这个群体,平时她经常上门嘘寒问暖,老人们也很感谢她,但始终觉得还需要做点什么,有人出主意说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的时候可以让协会的年轻人去看望老人,李阿姨连忙摆手,那可不行,那不是刺激老人吗?辅导者给出的答案是:当然可以,年轻人可以陪着老人说说话,回忆过去,用心去倾听,老人如果感伤流泪,也不必阻止,让他们释放出心中的思念。

7.如果我不让他一个人去就好了,这都是我的错尚阿姨(化名)的丈夫一个朋友很喜欢钓鱼,有一天,朋友约他去山上一个河沟野钓,尚阿姨没有阻拦,结果她丈夫不慎落水溺亡,尚阿姨悲恸万分,认为都是自己没有阻拦的缘故造成丈夫离世,经常说“这都是我的错”还把丈夫平时使用的东西全都锁起来,平时经常头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经常呆呆的一个人坐着,不想与人交谈,针对尚阿姨的情况,辅导者可登门拜访,以倾听为主,不打断,让她情绪得到释放,如发现有“不想活了”“活着真没意思”时,要立即使用自杀危机干预的方式去追问:“你刚才说的话,让我很担心,你能不能再多说一点,你是在考虑自杀吗?”如果点头或者摇头就是默认,要再次问一下:“你为这个想法,有没有计划呢?。

8.姥姥,我舍不得你离去!萍萍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一直和姥姥住一起,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姥姥是一个温柔善良的老人,从来没有打骂孩子,又很节俭,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萍萍吃,但是姥姥岁数大了,一次严重的肺部感染夺走了她的生命,萍萍刚上高中,家人怕耽误她学习没有告诉她,直到放假回来才知道,萍萍觉得父母隐瞒了消息,使自己没能见姥姥最后一面,气得不吃饭,很久不和父母说话,即使说话也是冷冷的。

家人很是头痛辅导者指导萍萍父母,应该诚恳的向萍萍道歉,理解其对姥姥的思念,可以共同整理姥姥的遗物,去墓地祭奠,亲手制作姥姥爱吃的食物,翻看过去的生活照,追述姥姥生病治疗的经过,使萍萍心理上得到慰藉9.我如果没有给父亲买那件毛衣,是不是就不会离去?。

小田(化名)上班第一个月,给她的父亲买了一件套头衫,父亲很喜欢,而心脏不好的父亲,一次却因为难受没有力气,费了很大劲儿才脱掉毛衣,最后倒在地上没再醒来从此小田再不买类似的衣服,脸上也失去了笑容,觉得父亲是因为自己才走的,自己不应该享受现在的生活,不应该吃好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因为不配得到,家里人也小心翼翼不敢和她说父亲的话题,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两年多,小田的母亲求助辅导者,该如何让小田走出来?辅导者询问了家庭其他成员均没有类似情况,可以鼓励小田每天写东西来抒发情感,参加有朋辈群体参加的活动:画画、音乐、摄影等,也可以重试父亲的爱好,多与她讨论追忆父亲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小田走出混乱的阶段,允许自己找到一点可以享受的事情,状态有所改变。

10.在这个世界里,只有你最疼爱我小美(化名)和母亲感情非常深,母亲生病几年,小美一直陪伴在身边,住院、检查全都参与,几年后母亲去世,别人说,你应该没有遗憾了,可是小美依然一个人时常痛哭,持续四个多月才逐渐减轻,家人担心小美这样正常吗?辅导者说:是正常的,一周到数月是早期阶段,可以体认哀伤,放下现实中再次相聚的幻想,和她温柔交谈,追忆往事,帮助她去表达和界定哀伤。

参考书目:《哀伤疗愈》 (美)刘新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哀伤辅导案例十讲》 锁朋 《哀伤辅导:陪伴丧亲者走过哀痛》 锁朋《走出哀伤,需要爱和关怀,更需要勇气——哀伤疗愈读书笔记》 蒋唐作者 | 有来心理严选咨询师 王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床主管护师中华护理学会会员国际灾害医学培训员中灾协心理急救员讲师河北省干预协会会员邢台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在三甲医院内科工作二十余年,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目前受邀为全国多条心理热线督导或热线志愿者培训师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合作机构。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科普,可预约咨询。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抖音百科网 CopyRight 2018(c)2008-2099 DESTO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