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真的很冷,我来添砖加瓦吧话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江西古称江南西道,属于江南地区,鱼米之乡,物产丰饶 江西有个临川王刘义庆,是《世说新语》的组织编撰者 江西有个江右商帮,是与徽商、晋商齐名的全国三大商帮之一。
第一个书院诞生在江西,是唐代德安陈氏宗族创办的东佳书院;第一个在全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的书院也在江西,是庐山白鹿洞书院 蒋介石喜欢江西,还常常和他老婆在江西庐山避暑,有一栋别墅,他取名字叫“美庐” 。
江西的红歌很有名,前些年举办过好些次中国红歌会,我们班高中了班上还合唱过《十送红军》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赣鄱大地,乃“形胜之区”【“打开江西地图,人们就会发现其形状就像一个大盆地,四周几乎都被高山包围着。
东面的武夷山隔断了通往闽浙的商道,南面的大庾岭阻挡了广东吹来的海风,西面的罗霄山挡住了三湘的英武之气,东北面的怀玉山和西北面的幕阜山则像两只钳脚一样夹峙着,仅给江西的北部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豁口而全省中北部的地势却比较低,从南向北贯穿全境的最大河流赣江以及抚河、信江、修水、饶河,犹如五条巨龙,不仅从不同的方向汇集成了浩瀚无际的。
鄱阳湖,而且在赣中北部冲积成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引用自刘上洋《江西老表》)】江西人性格细致,安稳,有时候比较小心谨慎我本人还有点既骄傲又敏感的意思 江西人不排外,而且很热情,特殊年代的代表歌曲《十送红军》,笑cry(不过我确实喜欢这首歌)。
但总体上看,江西人是“阿卡林省人”,性格非常不鲜明我建议大家百度一下刘上洋写的《江西老表》这篇文章,写得淋漓尽致——“隋炀帝开挖京杭大运河和唐代张九龄开凿大庾岭梅关驿道之后,江西成了连接南北的大通道;加上万里长江又流经赣北,江西同时又是承东启西的大门户。
正是这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地位,客观上使江西成了人们南来北往、东行西走的主要驿站”因此,江西文化是大杂烩的文化,江西人的性格也是大杂烩的不鲜明的性格“把江西人称为老表,流传最广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始于明朝初年。
为了争夺天下,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激战当时,碧波荡漾的八百里湖面到处闪动着刀光剑影有一次,朱元璋打了败仗,被陈友谅在后面紧追不放正当朱元璋走投无路之际,一位善良的渔民出现了,他把朱元璋领到船上藏了起来,然后摇着橹向湖心扬长而去。
朱元璋得以安全脱险了在离开的时候,他含着眼泪对这位渔民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如果以后我打下江山做了皇帝,你就去京城找我臣子和卫兵如不让见,你就说是我的亲戚江西老表来了”过了几年,朱元璋终于战胜了陈友谅,在南京如愿以偿地穿上了皇袍。
这位渔民带着几个同乡去看望当今的天子,果然,他们在皇宫内外不论遇到什么人,只要说一声“我们是皇上的亲戚江西老表”,就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江西老表也就从此叫开了江西老表,皇帝的亲戚,可见这个称呼是多么的高贵且令人羡慕。
另一种是始于同湖南的关系江西同湖南,不仅山川地貌极为相似,而且地相连,人相亲据统计,现在湖南的六千多万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祖籍是江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历史的亲缘关系加上两省长达近千公里边界人家的长期相互通婚,他们的后代便以表亲相称。
表亲者,血亲也由于江西是祖上所在地,湖南人也就渐渐尊称江西人为老表哥,久而久之,干脆把“哥”字省去叫老表于是老表也就成了江西人的代称 可以说,在一个有着四千四百多万人口的省份,老表这个唯一统一称呼只要一讲出来就知道是哪里人的,在全国恐怕也只有江西。
江西人也以有老表这样一个称呼而感到非常自豪无论海角天涯,无论素昧平生,相互之间只要听到“我是老表”,马上就像久别重逢的亲戚一样江西老表,一个洋溢着浓郁亲情的名字” ——以上选自《江西老表》 江西、湖南、四川省的人都爱吃辣的食品,所以人们说: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具体的讲述还要看刘上洋的《江西老表》:“江西老表有着自己的“吃文化”他们也吃辣,但不像湖南人那样猛烈,可以把一只干辣椒放在嘴里嚼得眼泪鼻涕一大把;他们也吃甜,但不像江浙人那样每菜必糖,甜腻得使人不愿动筷子;他们也吃鲜,但不像广东人那样讲究配料烹饪,一定要让人吃得津津有味直咂嘴;他们的口味也偏咸,但不像北方人那样上桌就是一盘盘卤菜,来个大碗吃肉,大杯喝酒。
江西老表这种“不太辣、不太甜、不太鲜、不太咸”的饮食风格,在全国就没有什么鲜明特点,所以赣菜的牌子也就始终响不起来”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歌颂的就是江西,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高考必背。
我是临川人,为了彰显临川存在感,我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江西临川人,‘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那个临川”欢迎来临川玩,有好吃的泡粉,还有临川菜梗,笑cry ——最尬的就是我说我是抚州人,周围人一脸“什么抚州,不是‘福州’吗?”一个大白眼将翻未翻,我只好说我是临川人,这个比较有名。
江西学风浓,是高考强省(中学教育极好),临川更是才子之乡,学霸之乡然而从小灌输的念头大约是“江西没前途,高考考出去”,留不住人才,上走江浙沪,下走珠三角 抚州市有全省师资力量最好的高中,抚州教育集团的首批三所重点高中分别是最变态的
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和抚州一中抚州一中是百年名校,于11世纪中期的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临川一中理科强,是全国百强中学,清华北大的录取名额是全省一半,临川二中文科好,初中也做得很好(我的同学真是来自江西的五湖四海,外省的也有。
)它们都坐落于王安石、汤显祖纪念馆附近三国时期设置了临川郡,治所是现在的临川区,后来又把临川郡改为抚州,后又改临川郡,然后又是抚州……反正现在是抚州市临川区了进贤县本属于抚州,政府后来划给了南昌,基于全省人民黑省会的传统,进贤人更认同临川这边。
抚州是著名的宜业、宜居、宜游“三宜城市”城市环境优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天然大氧吧”——抚州根本不需要种树好吗?简直zhizhang政策,小学时种在路边上的白杨小树没长成都死了(人为破坏居多) 。
江西属于七大方言区里面的赣方方言体系,赣方言,又名江西话,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新余话为代表语古代汉语有四个声调,为平、上、去、入,抚州话也有这四个声调现代汉语只有三个声调,平、上、去,平声被分为阴平和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
身为方言区的孩子们,语文老师上课应该多少会讲一些吧比如抚州话里面的“白菜”,你对比一下普通话和方言的发音,就明白什么是方言的“入声”了其实我身为抚州人听不大懂南昌话,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啊 。
抚州话,我会的方言,骂人用词很恶毒,相当于语言暴力的那种,普通话完全无法招架,我从来都不会学那些词汇,更不会说出口,希望大家都不要用方言骂人 南昌西汉海昏侯的墓,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还没去过,听说很多金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南昌秋水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主喷高度达128米,可以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滕王阁美景 ———————————— 后面回答夹带私货,但这是我想说的。
谢谢 江西别称“阿卡林省”(ACG名词,意为毫无存在感的省) 江西的行政规划乱七八糟,非常不合理 全省人们都黑省会,我只希望南昌早日繁荣昌盛,不负“南昌”之名 满清军攻占赣州后,大约有20万人被屠杀(也有一种说法是屠杀百姓40万)。
如今赣州虽然有着将近970万人口,但是大部分都是客家人,赣州市区只有为数很少的赣州本地人南昌在明末也有一次这样的屠杀,和赣州一样,将士都殉国了 江西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九江屠城事件导致九江本地人几乎灭绝。
现在的城区人口,主要来自鄂、皖及九江市所属各县迁移过来的人其中尤以江北湖北黄梅为多每当改朝换代,江西就要死很多人,殉国的,跟着组织闹革命的,江西是“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的“文章节义之邦”,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特别是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长征八九万人,有五六万是江西人。
长征路上每倒下三个就有一个,是我们江西赣南烈士开国将军有1613名,江西有三百多名,超过总数百分之二十(江西有个将军县)抗战爆发江西向全国捐粮50亿斤,南昌打响八一起义第一枪,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在瑞金……江西享有"三个摇篮、一个。
策源地"之美誉——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我越来越不喜欢所谓的“老区”之名,它什么时候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而且更让我寒心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历史上作为“鱼米之乡”的江西,可谓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单单“。
唐宋八大家”当中,其中便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位是江西人,而单单在“家有诗书,人多儒雅”的江西吉安一地,就出了10位宰相、22位尚书、11位状元、11位榜眼、10位探花,8位会元、39位解元,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美谈,在江西
吉水县城,至今还流传着“五里一状元,一门三进士”之说 只可惜赣文化虽然富有,却只是过去的望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21世纪的今天,赣文化已经没落不堪,只能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先生一般,一味炫耀着祖上的荫德,不但现在的江西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文化人,甚至连江西的高校都是那样的寒碜,江西本省几乎没有一所大学能拿得出手,江西最好的财经大学、。
南昌大学和江西师大,连本省的学子都没法看得上,就更别提外省的了】——这是百度贴吧一位江西老乡的话 实际上—— 国立中正大学创于1940年,与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合称三中,是民国期间享誉全国的顶级学府之一。
49年改为国立南昌大学53年由于中正大学与蒋的渊源,江西在中共高层人脉的缺乏,以及部分省份籍贯的中央领导对于教育资源重新划分的考虑,国立中正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运动中惨遭瓜分殆尽,此等遭遇可与河南大学相提并论。
此事件之后,中正大学即继承者江西师范大学沦为国内三流大学,其精神、校史、校名等荡然无存另外,国立中正医学院(即现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的前身)的原班人马全被拆离,划入到现在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使得南昌痛失顶尖高校和医疗机构。
直到现在,江西没有985高校,南昌大学只是211的样子货,如我等外地学子只能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倘若没有拆解,江西在文化上又将是怎样一番崭新面貌? 江西的文化教育是畸形的,中学教育全国有名,是高考的强省,然而它的大学教育还没来得及盛开就已经凋零。
江西的重点中学,就以我临川为代表,建设发展几乎靠的是高昂的择校费、学杂费、补课费,为什么?教育局几乎不发工资,什么都要学校自己来而家乡的父老乡亲,总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可谓悲哀(我不信江西政府没钱,破船也有三斤钉,江西的官场……呵呵。
放眼全国,其实国家在教育上投资的也不是很多) 历史上,“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现代社会,江西人“上走江浙沪,下走珠三角”,这样一看,做了长三角、珠三角的腹地,表面看应该挺富有的,实际上人才都被虹吸了,而且同时被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虹吸,家里都是空巢老人和。
留守儿童,我是农村人,我家乡是典型代表所谓周边省份的“后花园”,呵呵,我更感觉江西省是“zmd”,祖祖辈辈专为周边省份的资本家打工,提供人才、劳动力等资源现在依旧如此真可谓狡兔死,走狗烹既然国家不愿扶持,江西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发展的鸡肋”,我有时悲观地认为,干脆将江西也拆了并到福建广东浙江算了,反正江西什么都没有,这样人才也就是周边省份的人才,是在为“自己的省份”打工了,江西的学子也有好的高校了。
——因为江西人的“顾全大局”,所以我以后可能也要给沿海的资本家们打工,这大概也是我最好的出路只天真地想“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了笑 ——也因为是江西人,所以江西学子们在外地要更加努力奋斗,不可以因为江西穷,就可以让别人说江西出来的人没素质!人穷志不短! 我不知有生之年江西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最悲哀莫过于继续“阿卡林”,不过起码也能保住一份绿水青山! 。
——这么说,起码江西养老不错?若说我对国家还有一点期望,那就是在江西多修几条铁路吧,让外出的江西人回家能方便一些。以小见大,国家也快快强盛起来吧,江西总会等来自己的机会!